陆也准备选择的路,就是校园培养。
说培养可能不太准确,严格来说应该叫校园体系。
这是一条前世国内从未有人走过的路,因为这条路在前世压根就不存在,似乎只有隔壁小日子过的不错的邻国搞成功了。
其实校园本该是体育苗子的沃土,看看隔壁小日子的成果就知道。
比如棒球,最典型的例子应该就是大谷翔平,就算很多不关注棒球的人,多多少少或许都听说过这个名字,这位棒球历史上最赚钱的选手,震撼美国的【二刀流】怪物,日本媒体口中的【完美之人】,就是从高中棒球赛场甲子园打出来的。
又比如足球,上世纪 90年代,日本队在亚洲杯上还被国足按在地上摩擦,可借助校园足球的大力普及以及配套政策,短短三十年,日本足球就实现了华丽逆袭。
他们连续七届闯入世界杯,青少年足球注册人数远超国内,成为亚洲足坛的带头大哥。
而反观国内足球,哎,不再说了吧,要落泪了。
前世,国内校园体系走不通的原因有很多,但归根结底无非3点:
一是举国体制的路径依赖。
国内早年为了快速提升国际体育影响力,为了快速出成绩,对运动员的培养奉行举国体制。
举国体制的确出成绩快,有政绩,上层领导也喜欢。几十年搞下来,社会上下早就形成了共识,想走专业路就得进体校,跟普通学校彻底拜拜。
这种模式下,校园的定位是体育普及。专业的教练不可能进校园,体育老师能教投篮跑步这些基本就够了。
没有好的教导,学生再有天赋,也成长不起来。
二是校园内的升学压力把体育挤到了边缘。
中考、高考就象两座大山,学校的好老师、课时表、经费,全一股脑砸在语数外等文化课上。
体育课?说好听点是德智体全面发展,说难听点就是可有可无。
上学时或许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:好不容易盼来节体育课,班主任抱着教案推门就进:“体育老师有事,这节课讲卷子。”
这种环境下,能正经上节体育课都得谢天谢地,还谈什么系统训练?
三是缺少培育校园体系生态圈的环境。
隔壁的校园体系能起来,靠的是政府扶持、民众关注、学校出场地、企业拉赞助、协会搞赛事,各方拧成一股绳,慢慢熬起来的。
可国内举国体制的底层逻辑是奖牌导向,要的是快出成绩、稳保金牌,校园体系这种慢功夫,短期看不到政绩,自然没人待见。
这就导致有限的资源全往金牌项目堆,而群众体育、体育产业等领域被边缘化。
学校场地破破烂烂没人修,老百姓觉得体育是专业队的事跟自己无关,企业看不到赛事关注度也懒得砸钱。
恶性循环下来,如果不是家里有困难要搏一搏,谁愿往这行当里跳?
说白了就是:专业和校园各走各的道,升学压力把体育挤到墙角,各方资源凑不到一块儿,观念更是拧不过来。
这几样加起来,校园想成为培养体育人才的主阵地之一,简直难如登天。
但这一世不一样,有些东西不一样了。
陆也这一路走来,这个世界方方面面和前世都几乎没有区别,但在网球经历上,他总有种不协调的感觉。
为什么会有青苗计划这种东西?
“新生正好,我们跟一中合作的青苗计划适合你。俩月集训,每天放学练俩小时,周末加训半天,不眈误功课还能系统练球。“暑假时,体育公园的陈凯主管热情地向他介绍。
“市教育局和体育局搞的网球扶持政策……有兴趣自己看。“开学时,班主任张东升老师不情愿的敷衍。
政府掏钱补助让在校学生接受专业训练,前世好象没这种好事。
为什么青苗计划的后续是优胜者进入学校的网球部?
“俩月后内部排名进前四,就能进一中网球部,参与后续我们和一中网球部合作的培训课程”陆也脑海里又想起陈凯当时说过的话。
培训机构和校园合作,为学生社团提供培训支持,前世好象也不曾有过。
为什么那个无端挑衅他的高二生江流,明明个人成绩不好指望靠体育升学,却关注团体成绩?
“青苗计划前四要进网球部,我不得看看未来队友?“
“我就不是读书的料,靠体育单招上大学呗。“
“打野球的优等生就不要来过家家了我们网球部今年目标是全国八强!“
陆也回忆起江流当时的话语,前世网球的确有团体赛的赛制,但不曾有过以学校为单位的团体赛事。
为什么体育局的王科拉他入省队,似乎有种急迫感,好象在抢人一样,省队缺人吗?
“这是我私人电话,月底前给我答复,机会不等人。“陆也还能想起王科拍他肩膀的神情。
一开始陆也以为是惜才,后来才觉得没那么简单。
所以,陆也后面才叫住了陈凯,跟他了解了一些事情,才慢慢理出个头绪。
或许是历史长河里某只蝴蝶不经意扇动了翅膀,竟让国内的校园体育体系也比前世提前冒出了嫩芽。
虽说还只是刚具雏形的模样,可对陆也来说,这已经足够了。
想到这里,陆也下意识攥紧了拳头。
他可以依托校园继续接受专业训练,维持并提升自己的竞技水平。
他可以通过高中赛事,攒积分、刷曝光,吸引企业和政府的赞助,为将来职业出道铺好路。
最终,他会用自己的成功,证明校园体系的可行,让上层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,从而让整个校园体育体系能够得到更多的资源和政策倾斜。
那样,更多埋在校园里的体育种子,也有机会舒展枝叶,开出茂盛的花。
“可要是被人知道我志在职业,却放着省队的捷径不走……怕是要被当成傻子吧?”陆也暗忖。
目标明明是职业赛场,却在校园体系尚不成熟时,选了这条少有人能出头的路,放着省队那条“快车道”不用,怎么看都不象理智的选择。
但陆也要的从来不是急功近利的快出成绩,而是能自己掌舵人生。
他当然清楚校园体系不完美:要兼顾学业,训练强度自然比不过省队;成材率偏低,也是明摆着的事实。
可这些缺点,对上有【回响】加持的陆也,根本算不上问题。
更何况。
陆也心念一动,意识沉入【系统】空间。
【任务】栏里,那条主线任务还静静躺着,还没有结算。
“系统,结算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