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谁叫你乱说话的,还不赶紧道歉。”吴国强以为自己外甥胡言乱语,触犯了总监。
教训了一句,又赶忙对着王彼得道歉道:“不好意思总监,小孩子不懂事,您别当真。”
王彼得没理会他,而是走到秦宣面前道:“你刚才说的,再说一次。”
“我的意思是采用双层光影隔离法,用一组专用灯,布置成板阵从多个角度打向整个绿幕,确保绿幕干净无影,背景光为抠像服务。”秦宣说话条理清淅,丝毫没有怯弱的反应。
“继续。”王彼得目光盯着他。
“然后在拍摄局域和绿幕之间,搭建第二层画布,在高处使用高功率聚光灯仿真太阳效果光。”秦宣道。
这思路新奇,王彼得不由陷入思索。
“总监、指导,他就是个小孩子,什么都不懂,你们别听他的。”吴国强忙道。
他外甥就是个农村种地的,怎么可能懂怎么布光,如果眈误事,浪费人力物力不说,延误拍摄那可承受不起。
这剧组一天的拍摄成本,随随便便都上百万,普通人一辈子都还不起。
“你说他没学过布光?”王彼得显得有些诧异。
没学过怎么知道双层光影隔离法,背景光和效果光隔离,虽然这人说的笼统,没说详细,有很多漏洞,但大概的思路是没问题的。
内行看门道,秦宣一说人家就懂。
“对,他就是个种地的,怎么可能学过这么高深的东西嘛。”吴国强很是忠厚,什么都说。
“种地的?”王彼得和鲍德熹互相对视一眼,随后又看向秦宣打量。
见他穿着朴素,皮肤黝黑呈小麦色,这是常年日晒的结果,看着有种憨厚。
但给人的感觉却很沉稳,没有任何怯弱的样子。
说真的,这样的气质和观感,在他身上显得很违和,好似不该出现般,但就是出现在了一个人身上。
主要是秦宣刚从农村出来,还没有褪去那一身的质朴和稚气,等时间长了,就和谐了。
“这些东西你都是从哪学来的?”王彼得好奇。
“我平常喜欢看书,也喜欢电影拍摄,自己琢磨琢磨就会了。”秦宣也不好过多解释。
“琢磨琢磨就会了?”
王彼得属实有点诧异,他道:“我考考你吧,你这个隔离法,绿幕和演员之间肯定要留足足够的空间才行,要不然会有阴影,你觉得多少合适?”
秦宣看了看大大的绿幕空间,估计了下道:“六至十米。”
这个肯定没法给出具体的数据,这个需要量才行,他又不是尺子。
“好,”王彼得也知道这个问题有点过于苛刻,换了个问题道:“那你说第二层画布应该用什么材料隔离?”
“蝴蝶布或者硫酸纸,如果用硫酸纸一定要紧绷,松弛起皱的话光会不均匀,由于这层光是照亮表演区域的,灯具上需要安装挡光板,用于切割光线,防止光线洒向绿幕。
还要在拍摄局域和绿幕之间,光线传播的地方悬挂黑旗,确保没有任何影子落在绿幕上。”秦宣思绪好象很流畅。
只能说他很熟悉,好似经常干。
吴国强听的一愣一愣的,自己外甥什么时候会布光了?
鲍德熹则显得很淡然,但他知道,这人是有真才实学的,要不然王彼得也不会沉默了。
只听王彼得再问:“那你对使用什么灯具也了解吗?”
“照亮绿幕的板阵用太空灯或者led灯,这两类灯发热量低;仿真光线可以用大功率的柔光箱和hi聚光灯,最好用柔光箱,辅助灯可以用led平板灯。”秦宣事无巨细,都很了解。
只因前世的他跟着老舅干活学习过各种灯具,之后也混成了灯光师,在加之后世绿幕拍摄家常便饭,脑子里对光影特效有很多成熟的拍摄方案。
绿幕拍摄很方便,因为不需要各种转场,省时省力。
而现在绿幕还在普及中,还没达到肉眼分辨不出的程度,近几年就《金刚》这部电影拍的牛逼,当然观众一眼就看出是绿幕特效,所以这技术还没有完全的成熟。
《阿凡达》要到09年才出,那也是磨了很多年,把整个好莱坞乃至世界的拍摄技术都提高了,是次革命的更新。
绿幕特效绝不是把人物抠出来就完了,需要光影完美融合才能以假乱真,要不然就是“大宝贝抠图”,一眼假。
后来内容拍的不咋地,有些敷衍,但拍摄方式,拍摄技术对比现在肯定是有代差的。
可以说他的经验是一种降维打击。
这么说吧,老谋子都还要向他学习,至少他会3d拍摄,现在老谋子连3d怎么拍都不知道。
“不错,你的思路我只能说想法非常好,但可能具体操作起来大相径庭。”王彼得摇了摇头,不太想冒险。
毕竟要拍戏了,如果到时候不行,就又要重新布置,挺麻烦的。
布光是很复杂的系统工程,美术、电工、摄影要多部门配合,灯光设备偏一点亮一点都不行,远一点近一点就可能造成光溢出,或者曝光。
还要给摄影器材留足空间,不能把光照在摄影镜头,任何都要考虑到位。
要不然为什么有些特效好,有些特效一眼就看出来是p的,就是现场光效布置起到了很大作用。
光效布置的不好,后期计算机在专业,该有遐疵还是有遐疵。
如果是平时没什么事,他还真想要尝试下,毕竟这样的思路他没操作过,操作下看看效果也好。
“您不用我的方案,您目前也没有更好的方案,你们顾虑的是人物和背景脱节,我的这个方案绝对可以完美解决,而且更节省成本。”秦宣说的很肯定。
刚才他听到了两人的对话,王彼得由于电力限制,还在琢磨当中。
而这话既是对王彼得说的,也是对鲍德熹说的。
“小伙子,话可别说的太满,到时候被打脸,可就不好了。”鲍德熹提醒道。